一樣,與師父們請教、聊天總能獲益良多,
設計師不可能完全熟悉每一種工法,
甚至每一位師父可能只專精一種工法(所以浴室地磚另有他人貼),
在現場多看、多問才能學到最多,
光看人家的文章都不準。
本週進度可以到泥作退場、木工進場。
木工先抓天花板水平、放樣、下角料,
下週才是木作的重頭戲,
(也是瘋狂請假的開始……是說我已經請了不少假了XD)
期待中。
原來的一間房間地板有一大塊「膨共」了起來,
所以趁鋪設拋光石英磚的師父還在,趕快向他們請教。
地板「膨共」原因大多是因為施作工法或是泥沙比例混合不當所致,
例如為了好看而不留磁磚的縫,
一熱漲冷縮,地板沒有緩衝空間,
當然就往上膨起來囉。
而我們這邊一則是因為使用傳統工法,
二則可能是因為地板下的泥沙沒有混合均勻所致。
我們這整棟樓都有「膨共」的現象,
三樓的老伯伯還趁這個機會找師父們下去幫他處理,
他們的客廳膨起來的範圍總共有十六塊地磚之多,
真嚇人。
「膨共」的地方要挖掉,再填補水泥好平鋪木地板。
可以看出地磚與其下的水泥是有貼好,但再下面的泥沙卻是鬆散的。
由於內門還在製作中,所以門口留下兩小塊沒有鋪,以免到時有所損傷。
連地磚在內,共有七公分厚。
公共區域拋光石英磚鋪設完畢,上面要鋪好保護層。由於這是木工的工作,所以木工用料也已經進來了一部分。
接著就要輪到兩間浴室囉。
上次已經看到浴缸進場了,
在貼磚前,必須先做好防水,再把浴缸裝上去。
防水做到頂(天花板),且做了兩層,以防萬一。漏水可是件非常麻煩的事(有哪件是不麻煩的……)。
浴缸的四周先砌好。
跟其他所有施作項目一樣,水平也得抓好。可惜當天下午要回去上班,就沒能拍到裝上去的過程……(恨)
浴室選用的是板岩磚,還有一塊勾縫磚還沒來。板岩磚防水性高,外形粗礦卻有質感,是現在很流行的浴室地壁磚。
設計師一樣將圖畫好,貼在牆壁上,方便師父施工與自然捲(?)陳先生監工。不過圖面後來有改,主衛因為要配合勾縫磚,所以地板改成菱(形)貼(法),而不對縫。
師父的工真的很好!不求快,非常細膩小心。切磁磚的圖就不po了,po貼磚的就好。首先在牆壁上先抹一層混了海菜粉的泥漿。
磁磚背後再抹一層,小心翼翼的對準貼上去。(有的人為了方便,可能只會貼一面,咦~愛注意喔。)
人很好的師父,跟他聊了一陣,就通盤說出他的家庭背景了XD。
由於板岩磚很重,所以最下方要固定住,水平也才能抓好。
以塑膠條(或其他同用途的工具)固定在每塊磁磚之間,以求縫隙大小的統一。嗯,當然磚本身的邊多少會有些許的不同,我看到難免心養養的覺得不順眼……但我也知道這是正常的,就……養養的……養養的……
整片看過去就是舒服。
這裡我疏忽了一個地方,引起一陣小風波。
由於之前沒有與設計師討論轉角處該怎麼處理,
等到假日我才看到他是採用收邊條的方式。
收邊條畢竟是塑膠製,與板岩磚的質感相差太多,
所以不管設計師再三的說明,
我還是想「砍掉重練」,採用45度水切導角的方式。
不過後來在查詢相關資料,以及到現場與師父們討論後,
才放下堅持,仍採用收邊條處理轉角問題。
到底差別在哪裡?
圖一是一般交錯貼法,
優點是粗礦、大方,
但不僅從側面看會看到正面磁磚的側邊,
轉角度還呈直角,很容易割傷人。
圖二就是45度水切導角,
優點當然就是漂亮囉。
但缺點是它的角度更尖,
即使浴室做了乾濕分離,
一個不小心劃到,後果不堪設想;
且因為經水切處理過,磁磚會比較脆弱,敲到的話比較容易有缺角。
圖四則是蓋板塊導圓角處理,
但前提是磚要夠厚,像大理石就可以,
我們的板岩不夠厚,就沒辦法了。
綜合起來,
美觀程度:45度水切導角>收邊條≧一般交錯,
安全程度:收邊條>一般交錯≧45度水切導角。
捨得,捨得,為得所以得捨……
所以最後還是為了安全而採用了收邊條的做法。
這點未來想裝潢的人可以參考。
主衛的壁磚是灰色的,所以收邊條也用灰色,看起來還可以。
客衛的壁磚是米白,最下面一塊黑色。收邊條就沒辦法完全對應了……
收邊條白了點。
下方的黑色轉角就很明顯了(泣)……未來加上面盆、馬桶等白色的衛材後,感覺應該會好一點。
填縫。填縫劑買得到,家中磁磚縫如果剝落了,可以參照網路討論的施工方式DIY。
主衛是原色縫(水泥色);客衛下方黑色塊原色縫,上方則是填象牙白。
一樣,與師父們請教、聊天總能獲益良多,
設計師不可能完全熟悉每一種工法,
甚至每一位師父可能只專精一種工法(所以浴室地磚另有他人貼),
在現場多看、多問才能學到最多,
光看人家的文章都不準。
本週進度可以到泥作退場、木工進場。
木工先抓天花板水平、放樣、下角料,
下週才是木作的重頭戲,
(也是瘋狂請假的開始……是說我已經請了不少假了XD)
期待中。
留言列表